1. 起源:围棋起源于中国,最早记载见于《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2. 别称:围棋古称“弈”,又称“坐隐”“手谈”“木野狐”“乌鹭”等。
3. 棋盘演变:最早的棋盘为9路,后发展为13路,隋唐后定型为19路。
4. 史载第一棋手:战国时期的弈秋,被《孟子》称为“通国之善弈者”。
5. 文化地位:围棋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象征智慧与修养。
6. 棋具象征:棋子黑白二色代表阴阳,棋盘象征宇宙。
7. 棋品制度:古代将棋手分为九品,最高为“入神”,最低为“守拙”。
8. 围棋十诀:唐代王积薪(或宋刘仲甫)提出“不得贪胜”“弃子争先”等十句战略。
9. 经典棋谱:《棋经十三篇》为最系统的围棋理论著作,《当湖十局》记录清代范西屏与施定庵的巅峰对决。
10. 永昌棋子:云南永昌棋子以玛瑙、琥珀为材,明清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
11. 东坡棋:苏轼发明的“模仿棋”,现代职业棋手已发展破解方法。
12. 烂柯典故:晋代樵夫观棋后斧柄腐烂,喻围棋的引人入胜。
13. 胜负规则:中国用数子法,日韩用数目法,台湾用应氏规则。
14. 贴目制度:黑方因先行优势需贴还白方3又3/4子(中国规则)或6.5目(日韩)。
15. 双活:双方棋子共享“气”形成共存,体现道家“双赢”思想。
16. 围棋礼仪:东亚国家重视对弈礼仪,如入座、落子礼节。
17. 死活术语:直三、曲四、刀把五等棋形决定棋块生死。
18. 天元:棋盘中央星位,象征“宇宙中心”。
19. 段位体系:职业九段为最高,业余段位最高为8段。
20. 围棋诗词:李世民、苏轼、纪晓岚等均有咏棋诗句。
(因篇幅限制,其余条目可参考来源扩展,如:棋道与兵法相通、唐代棋待诏制度、明清流派发展、围棋与AI技术等。)
二、围棋玩法说明
(一)基本规则
1. 棋盘与棋子
2. 落子与气
3. 禁着点与劫争
(二)胜负计算
(三)核心策略
1. 布局阶段
2. 中盘攻防
3. 收官技巧
(四)术语示例
参考资料
规则与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