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承本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22:59
浏览:8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以下是为幼儿园设计的以传承本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结合传统民俗、艺术体验和家园互动,旨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所文化品牌:
一、活动主题
“根植乡土·童趣传承”
以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和创意式表达,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 文化感知:通过实物、故事、实践,帮助幼儿了解本土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

2. 技能培养:通过手工、表演、游戏等活动,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联结: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 特色打造:以文化节为载体,构建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三、活动内容设计

文化探索与体验
1. “家乡故事会”
活动形式: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或长辈讲述本土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如灯文化、荷文化等),结合皮影戏、木偶剧等形式演绎。
延伸活动:幼儿分组创作简易皮影角色,演绎本土传说片段。
2. “传统技艺工坊”
活动内容:设置剪纸、泥塑、编织、扎染等手工体验区,结合本土特色(如千灯镇的灯饰制作、荷塘主题的藕粉制作)。
成果展示:布置“文化长廊”,展示幼儿作品及本土老物件(如古灯具、传统农具)。
民俗游戏与节庆互动
1. “迷你文化市集”
场景设计:模拟传统庙会,设置小吃街(本地特色如糙米糖、年糕)、民俗游乐街(猜灯谜、投壶、踢毽子)。
角色扮演:幼儿与家长共同扮演摊主、艺人,体验传统交易与技艺互动。
2. “节庆仪式再现”
案例:重阳节亲子插花、端午包粽子、元宵灯谜会,结合本土习俗(如千灯镇的亮灯仪式)。
艺术表达与创意展演
1. “童声传文化”
表演形式:编排本土童谣合唱、方言快板、民族服装走秀,融入传统乐器(如锣鼓、竹笛)。
创新融合:传统故事改编为儿童剧(如《顾炎武游学记》),结合现代舞台效果。
2. “环保艺术创作”
活动设计: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本土文化主题装置(如荷花灯、古建筑模型),倡导环保理念。
家园共育与社区联动
1. “文化寻踪亲子行”
任务卡活动:家长带幼儿探访本地文化地标(如博物馆、古街),拍摄记录并制作“家乡文化手账”。
2. “祖孙手艺课堂”
特色活动:邀请爷爷奶奶教授传统手艺(如编草帽、磨豆腐),促进代际文化传递。
四、活动实施流程
1. 筹备阶段(活动前1个月)
成立策划小组,调研本土文化资源,制定活动地图。
教师培训:邀请非遗专家进行文化知识及技艺培训。
家园动员:发放“文化任务包”,征集家庭文化故事或老物件。
2. 预热阶段(活动前1周)
环境创设:教室布置本土文化主题墙,悬挂幼儿手绘灯笼、剪纸作品。
宣传推广:通过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制作邀请函(如“庙会门票”样式)。
3. 活动阶段(3天)
Day1 文化启幕:开幕式+文化工坊体验。
Day2 深度体验:民俗游戏市集+亲子寻踪活动。
Day3 成果展演:艺术汇演+作品展览颁奖。
4. 总结阶段(活动后1周)
幼儿反馈:通过绘画、谈话记录文化节感受。
家长评价:收集活动建议,优化未来方案。
五、资源保障与风险预案
1. 资源支持
人力:教师、家长志愿者、非遗传承人。
物力:本土文化教具包、传统服饰、多媒体设备。
资金:园所预算+社区合作赞助。
2. 风险应对
安全风险:设置安全员,规划疏散路线,提前检查设施。
参与度不足:通过趣味任务、积分兑换礼品提高参与积极性。
六、预期成果
1. 形成本土文化主题活动资源库(如教案、视频、手工教程)。
2. 打造幼儿园文化品牌,提升社区影响力。
3. 幼儿能说出3-5个本土文化符号,并完成简单技艺实践。
特色亮点:将静态文化转化为动态体验,通过“做中学”“玩中悟”实现文化传承,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AR扫描展品触发动画解说),增强互动趣味性。
通过年复一年的文化节活动,让幼儿在“过节”中自然浸润于本土文化,形成“文化记忆”,真正实现“把节日过出来”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