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1. 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同质化严重
许多地区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时,仅停留在表面文化展示(如仿古建筑、传统服饰体验),缺乏对地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流于形式。例如,非遗文化常被过度商业化包装,失去原真性。
2. 资金依赖,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文旅项目多由主导投资(如旺苍县文旅项目投资占比98.25%),社会资本和龙头企业参与不足,导致产业发展“小、散、乱”,缺乏市场活力。
3. 基础设施与交通短板突出
部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区)因交通不便(如道路狭窄、无高铁或机场),导致游客可达性差,外地游客占比低(如旺苍县外地游客仅占6%)。
4. 专业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
复合型文旅人才匮乏,尤其在创意设计、数字化运营、国际营销等领域,制约了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基层导游文化素养不足,难以传递文化价值。
5.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薄弱
文旅宣传依赖传统渠道,新媒体和精准营销手段应用不足,且缺乏统一品牌规划,导致优质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二、发展对策
1. 深化文化挖掘与品牌化发展
2. 优化投资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3. 完善基础设施与智慧化服务
4. 强化人才培养与跨界合作
5. 创新营销与全域推广
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需以文化内核为根基,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活、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实现突破。例如,旺苍县通过“红绿融合”打造精品线路,丽水市以“引客入丽”政策撬动市场,均为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未来需持续平衡保护与开发,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