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晓苏与齐鲁文化的实践关联
1. 文化职务与身份
孟晓苏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孟子文化委员会主任、北京齐鲁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作为孟子后裔,他积极参与齐鲁文化传承活动,如推动设立“中国父亲节”(8月8日),强调孝道文化与传统节日的本土化,并参与电视剧《仁者春秋》的策划,展现孟氏家族历史与儒家精神。
2. 经济活动中的文化传承
在担任中房集团董事长期间,孟晓苏提出将儒家“经世致用”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倡导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责任。他还参与能源项目合作,主张将齐鲁文化中的“革新”精神应用于现代产业创新。
3. 学术与传播贡献
孟晓苏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齐鲁文化中的“修齐治平”理念,呼吁企业家关注道德责任。他通过影视作品(如《感恩号·大篷车》)弘扬孝道文化,将其与现代社会价值结合。
二、对齐鲁文化的核心理解
1. 历史渊源与融合
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尚功利、重革新)与鲁文化(重、守传统)的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的实用主义与孔孟的哲学共同构建了其多元内核,荀子进一步推动了两者的合流。
2. 核心精神价值
3. 现代意义
齐鲁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与“诚信”价值观,对当代商业、社会治理仍有指导作用。例如,其“经世致用”精神被孟晓苏等企业家应用于产业创新。
三、孟晓苏对齐鲁文化的诠释与推动
1. 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化
他倡导恢复抗战时期设立的“中国父亲节”,强调孝道不仅是家庭,更是民族认同的纽带。
2. 文化产业的实践
通过影视、学术活动(如孟子文化委员会成立),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传播,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
3. 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在房地产与能源项目中,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体现齐鲁文化中“义利兼顾”的传统智慧。
孟晓苏作为齐鲁文化的实践者与传播者,既通过职务与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又以经济实践诠释其“经世致用”内核。齐鲁文化的历史多元性(如齐鲁融合)与核心价值(、责任、创新)在当代仍具生命力,需通过创新传承实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