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31:10
浏览:15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一、核心章节与高频考点
1. 绪论:文化的界定与相关概念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强调传承性与整体性。
狭义文化:专指人文文化,以精神活动为核心,体现民族/阶层的共有精神体系。
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
现象:具体的、可直接观察的外部状态(如“律诗盛行于唐”)。
事象:具有规律性和标志性的典型现象(如“行业禁忌”“宫廷服饰等级”)。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文物、历史名城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表演、传统技艺等(如戏曲程式化动作)。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特征:西高东低的地势,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黄河流域为中华文明摇篮。
区域文化:
先秦时期区域文化发展(如儒家源于齐鲁,法家源于三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划分的四大经济区:关中、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3. 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

民族文化:以民族特点为标志,强调多样性与独特性。
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依据,中华文化的多维性(56个民族文化共同体,汉文化为主导)。
4. 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头至现代的积淀,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宫廷与文人文化,以文字典籍为载体。
底层:民间文化,口头传承。
二、历年真题高频题型与答题技巧
1. 单项选择题
例: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
A. 天人合一 B. 中庸之道 C. 礼治教化 D. 家国同构
答案:B(中庸之道为儒家核心思想,贯穿文化传统)。
2. 简答题
例:简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答案:
物质遗产:有形实体(如古建筑、文物)。
非遗:无形实践(如传统工艺、表演形式)。
3. 论述题
例: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答案:
保存作用:凉州文化保存中原文化,促进隋唐发展。
融合作用:屈原文学奠定文学传统,儒学吸收各地流派丰富内涵。
三、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1. 重点章节优先:优先掌握绪论、地理背景、文化传统章节(占分比高)。
2. 概念辨析训练:通过真题练习区分“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等易混淆概念。

3. 真题模拟:参考、10的历年真题与模拟题,熟悉题型与高频考点。
4. 思维导图辅助:按章节整理知识框架,如“广义文化—特征—实例”。
四、考试大纲与教材推荐
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王宁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版)。
大纲重点:
识记:文化产品、文化思潮、地理特征。
应用:分析文化现象与事象,评价传统文化态度。
通过系统梳理高频考点、强化概念辨析并结合真题训练,考生可高效备考。建议结合、10的历年真题进行模拟测试,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