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盛行“点茶”与“斗茶”,其茶器设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将点茶器具拟人化为“十二先生”,赋予其姓名、字号与官职,生动体现宋代文人对茶器的雅趣。以下为宋代点茶十二种茶器的分类与特点:
一、十二茶器名录与功用
1. 韦鸿胪(烘茶炉)
材质:竹编炉体
功能:炙烤茶饼,保持茶香。拟名源于“韦”通“围”(竹编炉体),“鸿胪”谐音“烘炉”。名“文鼎”喻文火慢焙,号“四窗闲叟”指炉体多孔透气的设计。
2. 木待制(茶臼)
材质:木制
功能:捣碎茶饼。名“利济”表其助碾磨之用,“忘机”喻中空无心,与茶炉“隔竹”配合使用。
3. 金法曹(茶碾)
材质:金属(铁或银)
功能:碾碎茶叶为末。名“研古”“轹古”指碾轮碾压,字“元锴”喻铁轮材质,号“和琴”形容碾茶声如琴音。
4. 石转运(茶磨)
材质:石制
功能:研磨茶末为细粉。名“凿齿”指磨齿设计,号“香屋隐君”喻石磨产茶香。苏轼赞其“计尽功极至于磨”。
5. 胡员外(水杓)
材质:葫芦剖制
功能:量水取泉。名“贮月仙翁”取自苏轼诗句“大瓢贮月归春瓮”,以瓢映月为雅。
6. 罗枢密(茶罗)
材质:细绢筛网
功能:筛滤茶粉。名“若药”喻筛选严格如配药,号“思隐寮长”指茶罗分筛精细如隐士择居。
7. 宗从事(茶帚)
材质:棕丝制
功能:扫集茶末。名“不遗”喻其清扫彻底,号“扫云溪友”以拂扫茶末如扫云。
8. 漆雕秘阁(盏托)
材质:漆雕木胎
功能:承托茶盏。名“承之”表承盏之用,南宋工艺“剔犀”以多层色漆雕饰,兼具隔热与美观。
9. 陶宝文(茶盏)
材质:建窑黑瓷
功能:盛茶击拂。名“去越”指舍越窑青瓷用建盏,号“兔园上客”因建盏兔毫纹名贵。黑釉衬白沫,为斗茶首选。
10. 汤提点(汤瓶)
材质:金银或瓷石
功能:注水点茶。名“发新”喻盛新泉,号“温谷遗老”指瓶盛热水。蔡襄《茶录》强调其小口易控水流。
11. 竺副帅(茶筅)
材质:竹制
功能:击拂茶汤。名“善调”指调制茶沫,号“雪涛公子”形容击拂后白沫如雪浪。宋徽宗称其需“疏劲如剑瘠”。
12. 司职方(茶巾)
材质:丝织方巾
功能:清洁茶具。名“成式”谐音“拭”,号“洁斋居士”喻其洁净之职。
二、宋代茶器文化意蕴
三、现代传承
宋代点茶法东传日本演变为抹茶道,国内近年亦复兴仿宋茶艺,建盏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重现,成为收藏与茶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