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一、典籍中的智慧:赋予民族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五千年,典籍如星河璀璨。《尚书》《论语》《史记》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根脉。伏生冒死护《书》,其子为护典籍殒命,其妻病故仍守藏书,这份决绝的力量从何而来?答案藏于典籍之中——经典文化赋予了个体信仰与勇气。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墨子为“非攻”奔走千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皆因经典中的智慧滋养了他们的精神脊梁。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文化经典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民族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时代脉搏
文化经典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与时俱进的活水。《典籍里的中国》让《论语》《史记》走进荧屏,故宫文创让文物“活”起来,敦煌壁画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经典在时代浪潮中彰显生命力。从“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和合共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始终以包容与创新回应时代之问。正如墨子精神在当代外交中的“和平共处”,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落地生根,文化经典正以新的姿态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三、个体凝聚国家力量:从经典到行动
文化的力量,最终体现于个体的践行与集体的凝聚。新冠疫情中,医护人员以“医者仁心”逆行出征;航天团队以“天问”精神探索苍穹;普通百姓以“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正是经典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代写照。从“两弹一星”到“中国天眼”,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人将文化基因中的坚韧、奉献与创新,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四、青年使命:传承文化,书写未来
同学们,传承文化经典不仅是守护过去,更是创造未来。诵读《论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古文,更是做人的格局;品味诗词,我们感受的不仅是韵律,更是家国情怀。青年一代当以文化自信为帆,以经典智慧为舵:在科技创新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国际交往中传递“和而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俭诚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让中国力量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文化经典是民族的基因,精神的力量是国家的脊梁。从伏生护书到今日的“文化强国”,从历史长河到时代浪潮,中华文明始终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东方。让我们携手传承文化薪火,以经典滋养心灵,以行动彰显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引用与拓展:
抗疫与航天中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