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文化活动管理办法)
编辑:达摩居
2025-04-17 15:24:25
浏览:2次
达摩居算命网
以下为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及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的综合梳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地方实践案例,内容涵盖保护、传承、利用及管理机制:
一、总体目标与原则
1. 核心目标

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实现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活融合。
示例:泰州市提出至2026年形成以用促保的活化示范项目,遏制建设性破坏行为;国家方案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
2. 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与重点聚焦:针对保护薄弱环节(如历史建筑修缮、基础设施不足)制定专项措施。
多方协作:明确主体责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强化监督与生态保护。
二、重点保护对象与措施
1. 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名城与街区:支持修缮历史建筑、整治传统街巷风貌、完善消防与数字化设施,优先纳入国家或省级名录的项目。
重点文物与考古: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遗址保护,建设博物馆、考古实验室及安全防护设施。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传承人管理:建立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退出机制,要求履行传承义务,定期评估保护单位履职情况。
展示设施建设:鼓励利用历史建筑改造非遗展演剧场、传习所等,推动非遗融入现代商业业态。
3. 自然遗产与文化村落

自然遗产展示:保护地形地貌,禁止破坏性开发,划定整体保护范围并标识说明。
传统村落活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古民居改造为民宿、研学基地,建立智慧管理平台。
三、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
1. 文化空间改造
在保留历史建筑原貌基础上,添加现代设施,支持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等业态,允许依法变更用地性质。
案例:泰州提出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街区复兴。
2. 数字化与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完善社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文化符号系统。
推动非遗数据库建设,鼓励通过展览、培训、传媒普及文化遗产知识。
3. 文旅融合路径
开发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主题线路、沉浸式体验),规范营业性演出内容,禁止低俗表演。
加强文化所管理,明确安全标准、人员容量及声光污染控制要求。
四、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1. 规划与审批
编制保护规划体系,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程审批流程,明确要件与时限。
建立项目储备库,优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资源价值突出的项目。
2. 资金与政策保障
财政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国家级项目,地方需落实配套资金,探索多元投入机制。
税收与土地: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给予用地保障,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资金或实物。
3. 监督与考核
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控建设规模与标准,对擅自变更项目名称、侵占实物资料等行为追责。
建立总设计师、传统匠师制度,提升项目实施专业性。
五、典型案例与地方实践
泰州市:通过两年行动计划(2025-2026),重点推进名城名镇保护条例修订、非遗传承人培养、村落连片保护等任务。
国家示范项目:支持建设文化公园、红色教育基地,将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结合,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更新。
引用来源
国家七部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泰州市《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方案》
国家级非遗保护管理办法
文化娱乐市场管理细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条款或地方细则,可查阅原文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