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又称“津门故里”)是天津市的文化地标和国家级旅游景区,位于南开区东北角,海河西岸,全长约580米至687米(不同资料统计略有差异),是集历史、民俗、商业与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以下是其概况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地位
1. 历史起源
古文化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因漕运兴盛而发展。元泰定三年(1326年)建天后宫(供奉海神妈祖),逐渐形成宫南、宫北集市,成为天津最早的商业聚集地之一。明清时期,此地商贾云集,是天津老城厢外的重要商贸中心。
2. 现代发展
1985年启动保护性修缮,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以仿古建筑还原历史风貌。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建筑与景观特色
1. 空间布局
街区以天后宫为核心,呈鱼骨状格局,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阁大街,东西两侧以张自忠路和东马路为界。主街两端设巨型仿古牌楼,分别题“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
2. 建筑风格
3. 核心景点
三、民俗与商业特色
1. 非遗与老字号
街区汇聚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等非遗技艺,以及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等天津传统美食。
2. 节庆活动
四、保护与发展
1. 修缮与维护
2024年启动主街、天后宫、玉皇阁等修缮工程,强调“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历史肌理。
2. 文旅融合
引入“津港印象”等现代体验馆,结合5D技术展示天津港口历史,推动传统与科技融合。
3. 目标定位
管委会计划吸引更多非遗品牌和老字号入驻,打造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增强年轻群体对传统的认知。
五、旅游信息
天津古文化街以“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为特色,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当代生活的鲜活载体,被誉为“最天津、最民俗”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