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珠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其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一批致力于弘扬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推动,同时在历史长河中,珠算的文化意义和影响渗透于社会各领域,成为连接古今的智慧纽带。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内容:
一、非遗珠算文化传承人
1. 汪素秋
作为国家级非遗“珠算(程大位珠算法)”传承人,汪素秋将珠算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开创了“珠算+数学”的教学模式。她不仅在屯溪大位小学开设传习班,还在程大位珠算博物馆开展公益教学,并创新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的算盘,推动珠算文化的年轻化传播。
2. 刘芹英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秘书长,参与珠算申遗工作,并主导珠算“数形结合”思想的现代应用研究,通过珠算图形教学简化几何教育,如“红旗飘飘”“凤凰双展翅”等案例,使珠算成为数学启蒙的重要工具。
3. 靖玉树
珠算历史研究专家,建立中国首家珠算历史资料馆,收藏古籍8万余册,推动海峡两岸珠算文化交流,并参与珠算非遗申报工作。其著作《中国历代算学集成》为珠算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基础。
4. 中珠协传承人体系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如2022年培训730名学员),构建传承人体系,强调“守正创新”与工匠精神,提升传承人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珠算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1. 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
2. 经济与科技的推动力
3. 教育功能的现代转型
4. 国际传播与非遗保护
三、总结
非遗珠算传承人通过教育创新、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将这一古老技艺转化为现代智力开发工具和文化符号。珠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活态遗产,更通过其科学价值、教育功能和文化象征,持续影响全球科技与人文领域。未来,珠算将以“文化载体”和“教育工具”的双重身份,继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