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概论吴国栋;中国民族音乐伍国栋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5:06:40
浏览:18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伍国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其代表作《民族音乐学概论》和《中国民族音乐》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对这两部著作及相关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一、《民族音乐学概论》
1. 基本信息
作者:伍国栋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初版时间:1997年(2012年出版增订版)
内容定位: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的理论奠基之作,该书融合了西方学科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实践,强调方法论与本土特色结合。
2. 内容框架
理论体系:
学科基础:梳理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发展、定义及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联。
方法论:提出“主体观”“时空观”“网络观”等核心观念,强调实地调查、描述与解释的科学性。
实践指导:系统论述田野调查技术、著述类型及学术论文写作规范,附有国际音标表、民族音乐类型简表等实用工具。
增订版更新:2012年版本扩展了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如地理学、语言学),并强化了中国传统音乐案例的深度分析。
3. 学术价值
学科奠基:首次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理论框架,成为高校教材及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实践导向:强调理论与田野调查结合,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传统乐种的系统性研究。
二、《中国民族音乐》
1. 基本信息
作者:伍国栋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初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修订版)
定位:综合性教材,涵盖民间歌曲、器乐、歌舞音乐、戏曲等五大类民族音乐形态。
2. 内容特色
多元视角:
分类详述:按体裁(如号子、山歌、小调)和民族(蒙古族、藏族等)分类,分析音乐形态与文化背景。
视听结合:配套180首乐谱、150余首音频及23个视频,通过二维码链接实现“读、视、听、唱”一体化学习。
文化阐释:强调音乐与历史、社会的动态关系,提倡“母语文化”与“多元文化共存”的认知观念。
3. 应用与影响

教学工具:广泛用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适合民族音乐爱好者。
研究参考:书中对汉族民歌色彩区、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梳理,为区域音乐研究提供范例。
三、伍国栋的学术贡献
1. 学科建设:
推动民族音乐学从“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向系统化学科转型,提出“文化动态发展观”等原创理论。
主编《白族音乐志》等志书,开创音乐民族志写作范式。
2. 方法论创新:
倡导“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并重,强调资料积累的“基本功”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3. 教育实践: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培养了大批民族音乐学人才,其著作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相关评价

学界认可:伍国栋被评选为“新绎杯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其研究被誉为“基石性贡献”,为民族音乐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读者反馈:《民族音乐学概论》因“深入浅出、案例生动”被评价为“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五、延伸阅读
其他著作:《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文献综录》等。
学术影响:其理论被应用于跨界族群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
如需进一步获取书籍详情或学术论文,可参考网页中列出的出版社链接或学术数据库(如、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