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十首诗
1. 《算盘》(康文忠)
【双调·水仙子】
竹槐巧构竖横梁,檀木圆光列几行。乘除加减皆通畅,非遗绽古光。指尖灵动飞扬。乾坤掌,岁月彰,妙算流芳。
(简评:以算盘为意象,展现非遗文化的灵动与传承)
2. 《咏珠算》(马小兵)
【正宫·塞鸿秋】
一盘容纳无边数,两珠梁上称多目,五颗位下读单户,千年运算一肩负。行责从指尖,贫富公平筑,如今隐退成博物。
(简评:对比古今,感慨珠算从实用工具到文化符号的转变)
3. 《珠算》(吴长春)
【双调·蟾宫曲】
忆先哲巧制奇珍,档位分明,妙算传神。上下悬珠,横梁竖档,数海游巡。加减里盈亏细分,乘除间运转乾坤。算理精深,智慧无垠,文化遗痕。
(简评:以哲学视角解析珠算的精密与智慧)
4. 《观算盘博物馆》(王红)
【中吕·山坡羊】
厅堂忒大,收藏归纳,琳琅满目人惊诧。上扒拉,下扒拉,钱银不把分毫差,掌柜全凭其大拿。收,也靠它;支,也靠它。
(简评:诙谐描绘算盘在商业中的核心地位)
5. 《算盘》(于秀英)
【双调·水仙子】
盘中有子早成名,加减乘除掐指行,一凭二五分毫定。噼啪算个清。期间多少归零,直肠上,账目平。不论输赢。
(简评:以生活化语言展现算盘的公平与效率)
6. 《珠算》(杨国清)
【中吕·山坡羊】
聪明心窍,玲珑容貌。乘除加减皆知道。不双标,不爬高。不惊宠辱家国报。不问尘机节义保。亏,珠上找。盈,珠上找。
(简评:拟人化手法赋予算盘道德品格)
7. 《珠算》(谷中锦)
【正宫·塞鸿秋】
紫檀红木精工锻,七珠上下连成串。账房常与先生伴,伸出五指拨千万。史中有记载,源自于西汉,千年称作为珠算。
(简评:追溯珠算历史,强调其工艺与传承)
8. 《卜算子慢·珠算》(文学雄采)
山河作子,天地为盘,且看运筹帷幄。一局玲珑,内蕴妙招奇著……喜赚赢、河清海晏,正安康富乐。
(简评:以宏大意象比喻珠算治国安邦之能)
9. 《喜开七次方·七绝》
先平后立才经五,七次方根又得来。指数分因三两素,九乘之内自能开。
(简评:展现珠算开方的高阶技巧与数学智慧)
10. 《珠算》(赵铁良)
【正宫·小梁州】
汉始唐延宋代成,千古发明。算珠拨动指头灵,咔咔碰,算账快而清……竞超电算,感叹似神灵。
(简评:对比珠算与电子计算,凸显其历史价值)
有关珠算的佳句
1. “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出自《数术记遗》,形容算盘统摄时空与天地人的智慧)
2.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民间俗语,反映珠算在商业中的核心地位)
3. “三下五除二,一推六二五。”
(珠算口诀衍生的成语,形容行事利落与推卸责任)
4. “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
(除法口诀,后演变为平分利益的代称)
5. “一子定乾坤,五指拨春秋。”
(形容算珠与手指的配合,象征掌控命运)
6. “算理精深,智慧无垠,文化遗痕。”
(吴长春词句,概括珠算的理论与文化厚度)
7. “行责从指尖,贫富公平筑。”
(马小兵诗句,赞珠算在分配中的公正性)
8. “加减乘除皆知道,不惊宠辱家国报。”
(杨国清诗句,赋予算盘以家国情怀)
文化价值与引用来源
这些诗词与佳句不仅展现珠算的实用功能,更赋予其哲学、道德与美学内涵。例如,元代刘因的“算盘不作瓮商舞”,揭示了珠算取代筹算的历史进程;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的传播,推动了珠算的国际化。现代创作则融合非遗保护(如“非遗绽古光”)与科技对比(如“竞超电算”),延续了珠算的文化生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背景或珠算历史,可查阅相关文献与博物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