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包括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06:16
浏览:12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化”涵盖了中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以下十大类别,这些类别共同构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主体框架:

一、民间文学
以口耳相传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包括神话、传说、史诗、民间故事等。例如:
经典案例:梁祝传说(浙江、江苏等多地联合申报)、卢沟桥传说(北京丰台区)、仓颉传说(陕西、河南)。
特点:反映民众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信仰,如《格萨尔》史诗(西藏、青海等多地)。
二、传统音乐
包括民歌、器乐曲、宗教仪式音乐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例如:
侗族大歌(贵州、广西)、土家族民歌(湖南、贵州)、西安鼓乐(陕西)。
功能:与劳动、节庆、祭祀活动紧密关联,如汕尾渔歌(广东)。
三、传统舞蹈
以肢体语言展现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如:
代表性舞蹈:安塞腰鼓(陕西)、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瑶族长鼓舞(湖南)。
社会意义:用于宗教祭祀(如藏羌姆舞)或节庆活动(如秧歌舞)。
四、传统戏剧
融合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如:
京剧、昆曲(全国性)、粤剧(广东、香港,2009年列入世界非遗)。
地方剧种:越剧(浙江)、黄梅戏(安徽)。
五、曲艺
说唱艺术形式,强调口头表演与互动性。例如:
苏州评弹(江苏)、粤曲(广东)、东北二人转。
功能:兼具娱乐与教化,如乐昌渔鼓(广东)。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涵盖竞技与民俗娱乐活动,如:

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广东)。
民俗活动:赛龙舟(全国多地)、抖空竹。
七、传统美术
以手工技艺为核心的视觉艺术,如:
工艺类别:剪纸(河北)、木版年画(佛山)、潮州木雕(广东)。
民族特色:唐卡(藏族)、刺绣(苏绣、粤绣)。
八、传统技艺
体现传统生产生活智慧的工艺技术,例如:
代表性技艺:陶瓷烧制(景德镇)、香云纱染整(广东)、酿酒技艺。
保护意义:如“大澳传统虾酱制作”(香港)保留渔村文化。
九、传统医药
包括中医及少数民族医学体系,如:
中医针灸(世界非遗)、藏医药、苗医药。
实践案例:西关正骨(广东)。
十、民俗
涵盖节庆、礼仪、信仰等社会生活习俗,如:
节庆活动:春节、端午节(全国)、大坑舞火龙(香港中秋习俗)。
特色仪式:香港“打小人”(驱邪祈福民俗,2014年列入香港非遗)。
补充说明
分类调整:2014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强调项目的文化代表性。
保护体系:截至2021年,中国已公布五批国家级项目,共1557项,香港亦有10项列入国家级非遗。
通过以上分类可见,民间文化在非遗体系中既包含精神层面的文学艺术,也涵盖物质生产与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如需具体项目名录,可参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或各级公布的非遗保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