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办公室风水

今天

风水检索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闽都文化研学—闽都文化研究会

编辑:达摩居 2025-04-17 15:23:58 浏览:5次 达摩居算命网

一、闽都文化研究会概况

闽都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是福州市权威的学术性社会组织,致力于系统研究福州(闽都)的历史文化,涵盖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领域。其机构由理事会、秘书处、学术部、编辑部等部门组成,汇聚资深学者团队,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动闽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研学活动与平台建设

1. 两岸青年研学交流

闽都文化研学—闽都文化研究会

研究会积极参与两岸文化交流,主办或协办多届两岸青年研学活动。例如,2022年“两岸青年中华文化(闽都文化)研学体验营”通过参访三坊七巷、船政博物馆、昙石山遗址等,结合非遗技艺体验(如肉燕制作、油纸伞绘画),深化两岸青年对闽都文化的认同。活动中还邀请研究会副会长林山开展专题讲座,从地理、历史角度解析闽都文化演变。

2. 研学基地与课程开发

福州依托闽都文化资源打造了多个研学基地,如闽都民俗园(展示农耕与民俗文化)、中国船政文化景区(近代工业与海防教育)等。研究会通过学术支持,助力开发“闽都坊巷古厝建筑”“非遗技艺体验”等主题课程,将历史文化与动手实践结合。

3. 学术论坛与研学融合

研究会主办的“闽都文化论坛”是品牌活动,已举办14届(如2025年第十四届主题为“闽都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通过征集论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为研学提供学术支撑。论坛成果常转化为研学内容,例如探讨朱子文化对福州建筑的影响、茶文化在都市圈发展中的作用等。

三、文化资源整合与创新

闽都文化研学—闽都文化研究会

1. 数字化与国际化拓展

研究会专家提出借助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推动闽都文化传播,如建设“智慧闽都”平台,整合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景点的虚拟导览,增强研学互动性。推动福州都市圈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拓展研学国际视野。

2. 非遗活态传承

非遗技艺是研学的重要载体。例如,同利肉燕制作、闽剧表演等被纳入研学课程,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参与者体验“虾油味”背后的文化内涵。油纸伞绘制等活动中,台湾青年创作“山河故人”等作品,体现两岸文化共鸣。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深化闽台合作

福州高新区正在建设“暮野闽台文旅研学基地”,计划整合闽台农业、文化资源,打造两岸青少年互动平台。研究会或可参与课程设计,突出闽都文化与台湾民俗的渊源。

2. 乡村振兴结合

研学线路向乡村延伸,如嵩口古镇、闽侯龙台山生态园等,通过古厝保护、乡土文化体验,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研究会可联合乡村开发“古村落保护与文旅融合”专题研学。

五、参与方式与资源获取

  • 学术资源:研究会出版的《闽都文化研究》杂志(半年刊)提供文化研究论文,可作为研学参考资料。
  • 活动报名:关注研究会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获取论坛、研学营等最新信息。例如,2025年论坛征稿持续至8月15日,面向社会开放。
  • 基地预约:闽都民俗园、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基地提供团队预约,详情可查询福州市文旅局或研学平台。
  • 闽都文化研究会通过学术研究、活动组织、资源整合,构建了“文化研究—教育传播—实践体验”的完整链条。其推动的研学项目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创新,是了解福州文化基因、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窗口。未来,随着数字化与国际化策略的深化,闽都文化研学将更富活力。

    八字命运精批

    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