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中秋夜,畅饮至天明,醉中写下此词,怀念弟弟苏辙。
明月何时出现?我举杯问天。
不知天上仙宫,今夜是何年何月?
我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琼楼玉宇高处寒冷。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天上怎比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照雕花窗棂,照着无眠的我。
明月不该有恨,为何总在别离时圆?
人间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全。
唯愿人平安长久,纵隔千里,共享这月光!
赏析:此词被誉为中秋诗词巅峰,融合哲思与浪漫,既抒兄弟思念,又叹人生无常,终以豁达祝愿收尾,展现苏轼的旷达胸襟。
2. 《十五夜望月》·王建(唐)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洒满月光如霜,鸦栖树梢,寒露无声浸润桂花。
今夜人人仰望明月,不知那秋日愁思,会落在谁的心头?
赏析:全诗以冷寂秋景起笔,结句发问“秋思落谁家”,将个人孤寂升华为普世离愁,含蓄隽永。
3.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上明月升起,天涯共享此夜。
有情之人怨长夜难眠,整夜相思不断。
吹灭烛火,怜爱满屋月光;披衣徘徊,露水沾湿衣衫。
无法捧月光赠你,只盼梦中与你相会。
赏析:以“海上生明月”开篇,气象雄浑,后转细腻相思,情感真挚,被誉为盛唐中秋诗典范。
4.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唐)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洒满月光,万户传来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思念,皆是牵挂戍边人的深情。
何时能平定战乱,让良人结束远征?
赏析:借月夜捣衣声,写征妇对戍边丈夫的牵挂,边塞情思与中秋圆月交织,质朴而动人。
5. 《中秋月》·晏殊(宋)
原文: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月光流转,庭中梧影移动,今夜游子独对角落。
嫦娥未必无惆怅,月宫玉蟾清冷,桂花孤寂摇曳。
赏析:以月宫嫦娥的孤寂反衬游子羁旅之愁,委婉深沉,化用李商隐诗意而不着痕迹。
诵读建议:
更多经典诗词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辛弃疾《木兰花慢》等,可参考相关文献扩展诵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