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办公室风水

今天

风水检索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浮桥_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5:01:34 浏览:11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浮桥街道作为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实施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以下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从规划背景、保护措施、重点区域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总体规划框架与目标

1. 规划背景与依据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07年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总体规划(2011—2025年)以保护闽南文化为核心,涵盖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强调对非遗项目、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分三期实施:

  • 近期(2011—2015):建立保护机制,完成非遗普查;
  • 中期(2016—2020):完善保护体系,推动活态传承;
  • 远期(2021—2025):实现文化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2. 浮桥街道的定位

    浮桥街道是鲤城区江南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被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之一。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石笋”“泉郡接官亭”等史迹,以及拍胸舞、五祖拳、彩婆舞等非遗项目。

    二、浮桥街道的保护措施与实践

    1. 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

  • 校园传承:将拍胸舞、五祖拳等非遗纳入校本课程。例如,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设立拍胸舞传习所,编写教材并每周授课;新步小学开设五祖拳课程,覆盖全校师生。
  • 社区活动:组建彩婆舞队、什音队等民间艺术团体,通过节庆展演(如端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播闽南文化。田中社区的彩婆舞队多次受邀至省内外表演。
  • 2. 文化生态整体保护

  • “一社区一项目”模式:每个社区承担至少一个非遗项目,如延陵社区的龙舟赛、新步社区的五祖拳,形成差异化保护网络。
  • 基础设施与档案建设:完成《浮桥志》《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文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编撰,建立非遗档案及数据库,推动数字化保护。
  • 3. 活态传承与创新利用

  • 艺术团体建设:成立泉州市闽南民俗文化笋江艺术团,挖掘排练近30个传统节目,包括国家级非遗“拍胸舞”“南音”及省级非遗“火鼎公婆”等。
  • 文旅融合:依托闽南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遗产观光游、研学游,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如清源山周边社区的文化体验活动。
  • 三、重点成果与特色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浮桥_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1. 非遗名录与传承人

    浮桥街道共整理15类136项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泉州拍胸舞”、省级非遗“五祖拳”等。街道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2位、市级3位,并建立传承人动态管理机制。

    2. 示范片区建设

  • 泉州鲤城古街区、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等示范片区将文化保护与旅游规划结合,打造“活态博物馆”。
  • 浮桥街道依托笋江艺术团,年均开展百场民俗展演,成为闽南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 3. 政策与经费保障

  • 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经费,泉州市将闽南文化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绩效考核。
  • 截至2025年,保护区累计建成458个非遗传习所,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 四、未来发展方向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浮桥_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根据泉州市2025年工作报告,将进一步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包括:

  • 建设泉州非遗馆古城分馆,提升非遗传习所功能;
  • 修缮历史建筑50处,争创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
  •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打造两岸(厦泉金)合作发展区。
  • 浮桥街道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点区域,通过“整体性保护”策略,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经验为其他区域提供了“校园+社区+文旅”多维保护的范本,同时也面临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创新利用,推动闽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八字命运精批

    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