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设计理念
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通过主题活动、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探索的课程内容。例如,挖掘本地自然景观(如4A级景区)、传统民俗(如节日习俗)、特色饮食等资源,形成主题单元(如“家乡的桥”“我们的节日”),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案例参考:某幼儿园围绕“西和地区文化”设计课程,包含晚霞湖自然探索、乞巧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制作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感官参与感受本土文化。
2. 资源开发与整合
3. 活动形式与实施
4. 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意义
1. 促进文化传承与认同
通过本土文化课程,幼儿能够感知家乡的历史、习俗和价值观,从小建立文化归属感。例如,学习传统节日习俗(如端午节包粽子)或方言童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深层认同。
2. 支持幼儿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并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其研究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的提升。
4. 增强园所特色与竞争力
本土文化课程是幼儿园差异化发展的核心。例如,南京某幼儿园的“四自”课程(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通过特色活动形成独特教育品牌。
5. 响应政策与时代需求
契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因地制宜形成特色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呼应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一代。
本土文化课程的设计需以幼儿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体验式活动及科学评价实现教育目标。其意义不仅在于文化传承,更在于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推动幼儿园的特色化发展。实践中可参考案例灵活调整,如结合弗莱雷“原生主题”理论,从批判性视角优化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