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办公室风水

今天

风水检索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简介 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39:11 浏览:12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19年1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设立,覆盖福建省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三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00万。该保护区以保护闽南文化的整体性为核心,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生态环境,旨在维护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和活态传承。

1. 保护内容

  •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芗剧)、剪纸、漆线雕等传统艺术,以及闽南语、民俗节庆(如中秋博饼、端午习俗)等。
  •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街区(如泉州鲤城古街区、厦门鼓浪屿)、传统建筑(如闽南红砖厝)、宗教寺庙等。
  • 自然生态:注重文化遗产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漳州南靖云水谣、厦门五缘湾等。
  • 2. 保护措施与成果

  • 政策支持:福建省制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并设立专项经费(每年省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泉州市、漳州市等地也出台地方性管理办法。
  • 设施建设:建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设立458个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
  • 传承与传播: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举办“闽南文化非遗周”等活动,并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如厦门中山路非遗市集、闽台青年文化合作。
  • 成果统计:截至2021年,保护区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60项、省级项目200项。
  • 3. 特色与意义

    闽南文化融合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闽越文化,具有守成与开放兼容的特质。保护区的设立不仅维护了文化多样性,还促进文旅融合(如蟳埔女习俗带动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情感联结。

    二、福建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简介 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是我国生态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涵盖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以下是部分代表性保护区:

    | 名称 | 位置 | 主要保护对象 | 设立时间 | 来源 |

    |--|-|||--|

    |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南平市 |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 | 1979年 | |

    |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三明市将乐县 | 中亚热带森林、金钱豹、黄腹角雉等 | 1984年 | |

    | 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漳州市南靖县 | 南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 1980年 | |

    |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保护区 | 厦门市 | 中华白海豚、白鹭、文昌鱼 | 1991年 | |

    |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 | 泉州市晋江市 | 海底古森林遗迹、古牡蛎海滩岩 | 1991年 | |

    |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 | 漳州市云霄县 | 红树林生态系统、水产种质资源 | 1992年 |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泉州市德化县 | 南方红豆杉、长苞铁杉及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 1985年 | |

    |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龙岩市武平县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 | 1995年 | |

    |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龙岩市上杭县 | 华南虎(历史分布区)、森林生态系统 | 1985年 | |

    特点与功能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简介 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态多样性:涵盖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保护物种包括濒危动物(如中华白海豚)和特有植物(如长苞铁杉)。
  • 科研与教育:部分保护区如武夷山兼具科研与旅游功能,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 如需完整名单或更多详情,可参考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或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的官方名录。

    八字命运精批

    在线测试